爱游戏他们每周两次,聚拢在喧嚣城市的宁静角落,一次又一次演绎着久违的“十番”,在悠扬而亢奋的、充满“虾油味”的旋律中自娱自乐。
他们大多数都是老年人,时常担心随着年纪越来越大,手头的这点福州民乐也渐去渐远,最终成为遥远的绝响,最终杳不可及。
处于危机中的远远不止“十番”,不止福州民乐,甚至包括福建丰富而庞大的民间文化。如何从苍黄的背景中打捞出传统的精髓,安安稳稳地搁置在通向未来的道路上?
今年4月,在全国文联的组织下,一场抢救民间文化遗产的活动在全国范围内铺开;明年4月,福建作为第二批省份,将正式启动抢救民间文化遗产工程,整个工程预计将持续10年。
笛子、琵琶、扬琴率先领跑,渐渐摆开阵势,突然出现短暂的停顿,锣鼓等紧随其后,营造一派热闹的气氛。喧嚣的鼓点配上悠扬的旋律,演奏的气势愈发宏大,音乐的张力也愈发凸显……
每周一和周五,晚上7时30分至9时30分,福州市集邮公司四楼爱游戏,一群人一次又一次陶醉在音乐中。这群人,是福州民乐团的成员,他们演奏的不是什么世界名曲爱游戏,而是充盈着浓浓“虾油味”的民间音乐“十番”。福州民乐团成立于1990年,发起人名叫王道辉。
王道辉在台江区广达路有一家祖传的经营乐器的店——“老天华”。他说经常有些海外华侨慕名来这里买乐器,每每提到福州传统的“十番”乐曲,都为再也听不到这些曲子而遗憾。因此他就萌发了组织一个民乐团的念头。他不仅联系了许多原先就从事过民乐表演的老朋友,还利用起自己开乐器店的优势“招兵买马”。
“顾客总要现场试试乐器,只要有演奏得好的,我都鼓动他们加入民乐团。”王道辉说,现在福州民乐团已经有40多人了。
为了保护福州的民乐,民乐团的团员们四处打听当年的老艺人或者他们的后人,请老艺人把乐谱和演奏技艺献出来。但是有些老艺人思想比较保守,不愿意把传家的“宝贝”拿出来。有的虽然拿出了乐谱,但是非常简单,要演奏这个曲子非要学会老艺人的演奏技巧。
“一首曲子,老艺人给的乐谱就两三行,整个乐曲其实是靠演奏中的花巧来体现,当老先生为我们演奏的时候,我们就准备了录音录像,记录下来,回去自己揣摩研究。这样才能把一首老曲子给学会。”王道辉说,许多即将灭亡的民乐就是这么给保存下来的。
“宝贝”到手了,却很难找到人传下去。现在让乐团成员担心的事情,就是乐团大部分都是老年人,偶尔有几个年轻人加入,但是不久也都走了。
没有年轻血液的注入,辛辛苦苦搜寻来的民乐“宝贝”仍面临着失传的危机。面临危机的远远不止民乐,甚至是福建丰富的民间文化。
省文联民间文艺家协会副秘书长叶少波介绍说,由于历史上福建的人口主要是从各地迁居过来,因此带来了各地的地方民间文化,互相交融后,形成了富有福建特色的民间文化。独一无二的闽台文化也使得福建民间文化在全国享有盛誉。但是这些民间文化正在遭受伤害。一道坎是部分民间技艺经济效益不好,没有人愿意去学,漳州木版年画会手艺的艺人已经不在人世了,只有他们的后人还保留着制作时的木版。另一道坎是过分追求经济效益,不注意工艺品的技巧,批量生产,使得生产出来的工艺品缺乏真正的精髓,传统的优秀技法在机器大生产面前损失殆尽。
首先,考虑采用现代的技术把艺人的制作工艺或者表演过程拍成录像,把整个技艺真实地记录下来。
其次,对于还能传下去的民间文化,有关部门则给予一定的经济扶持,让他们能安心地传授和学习技艺。叶少波介绍说,在建瓯,当地的市委市政府就出台了规定,学习挑幡的孩子在入学上给予照顾,这就让挑幡这个民间绝活有了继承人。
最重要的,是让民间文化摆脱依赖,自己生存发展。比如民乐,可以加以整理、推广,扩大演出市场,这样就可以产生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吸引别人来参加,从而使其得以传承。“我们前段时间成立的福建省民间艺术团,就是从这个目标出发的。很多民间艺术都是只重技巧,而忽视了包装和宣传,只限于街头演出,难登大雅之堂。我们要把他们包装起来,推广出去。在获取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时候,把这些绝活留住。”
又名“十番锣鼓”、“十欢”。是福州民间音乐。是一种由若干曲牌与锣鼓段连缀而成的套曲,由民间龙灯舞演变发展而来。演奏乐器有狼串(与朝鲜鼓相似)、大小鼓、大小钹、笛、逗管、椰胡、三弦、云锣(十锦锣)等。清初已流行于福州一带。清乾隆初年,侯官郑洛英《榕城元夕竹枝词》云:“闽山庙里夜人繁,闽山庙外月当门;槟榔牙齿生烟袋,子弟场中较‘十番’。”1922年、1932年茶亭十番曾两次赴香港爱游戏,为英国女王加冕演出,并因此流传到港澳、东南亚及台湾等地。
十番演奏有一定的组合,每班20~30人,分坐奏、行奏和舞奏3种,演员着统一服饰。十番音乐的曲牌有100余种,分为曲牌、小调、哗牌(唢呐曲)及一些流行歌曲。突出的有《千秋岁》、《西江月》、《将军令》、《月中桂》、《五月吟》等。其演奏音量宏大,粗犷热烈,又不失幽雅抒情。音乐轻松活泼、节奏感强,音律和谐、悦耳动听。流行于福州及其郊县和宁德、南平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