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游戏MP3及音乐手机的普及,带来了用户音乐需求的激增,就在大家习惯于从而网络获得免费音乐之时,版权纠纷日渐突出,越来越多的网络版权官司,是否预示着免费的音乐午餐时代即将成为历史?
有数据显示,中国数字音乐市场的规模从2003年的7.7亿元增长到2004年16.2亿元,增长幅度达112%。随着数字音乐市场发展的规范以及新技术对市场的促进(如3G的应用),预计2005年至2008年中国数字音乐市场规模复合增长率为47.4%,2008年将有望突破76.4亿元。淹没在这些数据下的另一个现象却是:唱片公司的唱片销量逐年下降。原因很简单,网络上大量没有版权的免费的音乐下载大大冲击了正版音乐销售市场。据保守推算,几年前中国有MP3的网民,每周平均从网上下载12首音乐,其中近七成属非法下载。
一方面是唱片公司高昂的版权费令网络公司望而却步,另一方面网络公司在没有获利的情况下也不愿支付高昂的版权费。由此引发的侵权官司也比比皆是。
2005年8月15日,网易公司宣布停止MP3搜索服务,这是国内第一家因知识产权问题而放弃提供MP3搜索服务的网络公司。与此同时,上海步升音乐文化传播公司将搜索引擎服务商百度告上法院,指控其提供的MP3搜索服务侵权,这也是我国首例因搜索引擎产生的音乐传播侵权诉讼。继百度在上海步升诉讼案中败诉之后,又有七家唱片公司把百度告上了法庭。从此事件后的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网络世界里免费下载音乐的网站一夜之间消失了很多。
当时在我的收藏夹里的十几个常用的MP3下载网站,有一多半的网站在我打开一首喜欢的歌曲选择下载时,弹出的窗口上没有了熟悉的“点右键选目标另存为”这个下载提示,取代它的是“本站不提供下载服务”。几天后我把它们从我的收藏夹里彻底的删掉。
不过互联网上免费服务的生命力非常强大。现在,中国每天有800万人次在网上下载MP3,面对如此庞大的市场诱惑,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一些新网站和一些小网站屡屡铤而走险,利用免费做诱饵,达到增长人气的目的。
P2P软件出现后,盗版音乐有了更便捷的传播途径。利用P2P技术,用户能以惊人的速度同时下载几十首歌曲爱游戏,唱片公司多年制作的十几张专辑一天就能被用户全部免费拥有。这样的技术发展,似乎已经将正版音乐逼上绝路。于是,声讨P2P下载的呼声越来越高。
上海步升音乐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将北京飞行网音乐软件开发有限公司(Kuro)告上法庭,成为全国P2P音乐侵权纠纷第一案,这标志性的第一案也使更多的唱片公司走上了维权的道路。
虽然为网络音乐盗版的传播“推波助澜”,但P2P并不是罪魁祸首,都是免费惹的祸。和iTunes等的做法不同,由于国内各网站的长期以来的免费策略,中国的网民们没有培养起在网上付费听音乐的习惯。网民的免费习惯养成之后,反过来也没有哪家网站敢拂逆网民的意识大张旗鼓的开始收费。
国外市场上互联网数字音乐付费下载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国际唱片业联合会主席约翰肯尼迪指出,数字音乐产业虽刚起步,但发展却极为迅速,网络音乐和手机音乐正在逐步成为世界消费生活的主流。目前唱片公司已将100多万首歌曲转换为合法的数字化产品;消费者上网购买音乐的站点增加了四倍,达到了230多家;全球数字音乐产品的销售额增加了三倍,达到11亿美元。在线音乐服务提供商的收益已达16亿美元,美国和欧洲的音乐爱好者在2004年合法下载了2亿多首歌曲,比2003年的2000多万首增加了10倍。2005年全球音乐产业止跌回升,增长了1%,贡献最大的网络音乐市场年复合增长率达到38.5%。根据艾瑞咨询统计,2005年中国数字音乐市场规模为27.8亿元,比上年增长61%。
国际唱片协会的调查结果显示,2005年上半年,美国、英国、德国和法国的合法音乐下载数量已经超出了2004年全年,全球的合法数字音乐网站也已达到300多家,是一年前的3倍。其中的iTunes、MSN Music、Napster等已经形成了国际化品牌,在许多国家和地区实现了落地。
国内的付费音乐下载相比较而言落后很多,要改变现状,网站经营者思维的转变是最重要的。不妨从低收费入手,培育网民的付费意识。从互联网上下载一首最新的MP3歌曲,就需要支付一定的费用,如果是老一些的mp3歌曲,则可以收费再低一些等等,采用多种收费政策,一方面可以逐渐减少网络音乐侵权,同时也能创造出一笔不菲的收入。
当然,这个改变过程不会短。免费音乐下载还有一段狂欢的时间。不过,谁先立下了收费的规矩,谁就最有可能挖得中国付费音乐下载的第一桶金。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有违反将追究法律责任。网站合作、内容监督、商务咨询/03